在全国“质量月”活动深入开展之际,礼县老城区二一九棚户区改造项目以技术创新为笔、以精益求精为墨,凭借BIM技术的深度应用,在工程质量管控与精细化管理上取得显著成效,为城市更新与民生工程高质量推进注入强劲动能。该项目涵盖 4#、5#两栋住宅楼及地下车库,整体工程规模大、专业协同要求高,而BIM技术正成为破解施工难题、提升质量成效的核心驱动力。
从“按图”到“按模”:BIM 重构质量管控模式 传统建筑施工高度依赖二维图纸与人工经验,各专业间信息割裂、设计意图传递易出现偏差,往往导致现场返工、资源浪费,成为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的“痛点”。礼县二一九棚改项目打破传统模式局限,将 BIM 技术贯穿工程全周期,实现从“按图施工”到“按模施工”的跨越式转变。项目团队将建筑、结构、机电、暖通、给排水等多专业设计成果,整合至统一的三维信息模型中,构建起覆盖 “设计-施工-管理”的数字化协同平台,在虚拟空间中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预演和优化,极大提升了工程质量的预控能力和管理精细化水平。 施工前预控:以BIM技术扫清质量隐患 项目充分发挥BIM技术在施工前的质量预控价值,通过两大核心路径筑牢工程质量根基:一方面,以深化设计与多专业协同破除专业壁垒。将建筑、结构、机电、暖通、给排水等全专业模型整合至统一BIM协同平台,借助软件碰撞检测功能,自动识别风管穿梁、水管与桥架重叠、门窗与结构柱冲突等空间问题。此举在施工前即可高效解决大量 “错、漏、碰、缺”隐患,不仅避免现场返工拆改,显著节约成本与工期,更从源头保障工程内在质量与完成面美观度。另一方面,靠可视化技术交底打通沟通堵点,将传统二维图纸、文字方案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、动画及视频,针对结构节点、门窗安装、复杂钢筋绑扎等复杂环节,以及重要工艺、施工顺序开展可视化模拟。让施工人员更易精准理解设计意图与技术要点,有效减少沟通误差引发的施工偏差,确保工程落地效果与设计目标高度一致。 施工中管控:用动态优化守住质量底线 在施工阶段,BIM技术同样展现出强大价值:通过施工方案模拟与优化,对关键工序、特殊施工方案(如大型构件吊装、模板脚手架搭设、混凝土浇筑顺序)进行施工模拟,在虚拟环境中预演整个施工过程,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,发现潜在问题并优化施工顺序和空间布局。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,选择最优方案,有效规避因方案疏漏引发的质量隐患与安全事故。 质量是发展的永恒主题,创新是质量的不竭动力。礼县二一九棚户区改造项目以“质量月”为契机,通过BIM技术的深度应用,实现了工程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,为民生工程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经验。未来,项目将继续探索BIM技术与智能建造的融合创新,以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、更实举措筑牢工程质量根基,为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贡献更多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