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量,是工程的生命线,更是企业扛起社会责任的坚实基石。在全国“质量月”的热潮中,甘肃建投四建公司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人文社科组团II项目精准把握契机,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抓手,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,将“精雕细琢、追求极致”的质量理念深度融入施工每一个环节,用实打实的行动为质量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力量。 精准定位锚方向,筑牢质量建设根基
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人文社科组团II项目,是校区人文社科教学与研究的核心配套建筑,位于榆中校区院内,总建筑面积50093平方米。其中地上38682平方米,承担教学、办公、科研交流功能,是师生学术活动的主阵地;地下11411平方米,涵盖停车场、设备机房等辅助空间,为地上功能运转提供保障。自开工以来,安装建设团队始终坚守质量创优原则,以技术创新驱动质量提升,全力打造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。
BIM 技术破难题:管线管控提质增效
在质量管控过程中,传统施工模式下管线排布易出现交叉冲突、返工整改等痛点,项目团队创新引入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,成功破解这一难题。通过搭建建筑、结构、机电多专业协同的 BIM 模型,在施工正式开展前,即可对管线进行虚拟排布,精准排查出潜在的交叉冲突问题,从源头上杜绝“边做边改”的返工情况,确保施工质量稳定可控。同时,依托BIM模型对管线位置与走向进行优化调整,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实现管线有序布局,减少无效空间占用;提前规避返工带来的额外成本,降低材料与人工损耗,真正实现“质量达标、成本可控”的双赢局面。此外,机电各专业综合管线的科学排布,让设备间、吊顶内空间更显整洁规范,不仅为后续的运维工作提供便利,更显著提升了建筑细节品质。
环压技术守安全:给水系统筑牢防线
针对建筑给水、热水系统对密封性的高要求,项目采用薄壁不锈钢管环压式连接施工技术。该技术通过专用工具环压紧固接口,操作简便,无需复杂工序,大幅缩短施工时间,同时避免人为操作差异带来的质量隐患。环压后形成的紧密密封结构,能抵抗水锤冲击与压力变化,将漏水风险降至最低;薄壁钢管的韧性配合柔性接口,可减少震动时的应力集中,进一步提升系统抗震性能,为建筑长期安全稳定使用筑牢“防护墙”。
预制风管提标准:通风系统优化体验
在通风与空调系统施工中,项目打破传统现场制作风管的模式,创新采用“工厂预制+现场安装”的金属风管施工方案。工厂内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风管切割、咬口、法兰连接的标准化生产,避免现场手工制作的尺寸偏差与接口问题,确保每段风管符合质量标准。预制构件运至现场后直接组装,减少现场交叉作业,降低施工强度与安全风险,适配项目大体积建设需求,助力工期推进,降低项目施工成本。同时,标准化风管密封性更佳、气流阻力更小,减少系统能耗,降低运行噪音,为师生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。
此次质量月期间,兰大榆中校区项目的实践,正是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”的生动体现。质量提升需建设者秉持工匠精神,将质量理念融入工作;需企业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,以技术创新驱动升级;更需全社会形成重视质量、创造质量的氛围,共同为质量强国建设添力。当前,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,质量强国建设任重道远。兰大榆中校区项目安装工程建设团队将持续深化全面质量管理,探索技术创新与质量管控的深度融合,以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打造更多精品工程,为建筑行业质量提升、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。
通讯员 四建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