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订单是抓出来的,经营是跑出来的,发展从不是等出来的!”甘肃建投六建五公司经理吴利军的这句实干宣言,是公司近五年突破发展瓶颈、实现稳健增长的核心指引。以“全员经营 协同发力”拓市场版图,以“转变思路 抢抓管理”强企业内核,六建五公司在经营预算、安全生产、技术质量三大关键领域精耕细作,更以一线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为落脚点,走出了一条建筑企业以管理提效益、以创新谋长远的实干之路。
五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培训
经营预算:“精准管控”筑牢效益根基
“过去项目可能出现‘施工图预算与成本核算两张皮’的情况,现在通过‘计划投入’与‘实际投入’的双重管控,每一笔收支都能精准追溯。”六建五公司经营预算科科长邱玉菲道出了管理变革的核心。
在源头统一管控基准,将经营预算科牵头编制审核的“施工预算+管理费+规费”作为唯一标尺,既是项目“预计总支出”(计划成本),又是项目“预计总收入”(内部报量依据)。科室通过“计划 vs 实际”实时对比,能动态计算理论利润,让项目任一节点的经营状况“清晰可算”。
过程中,科室要求项目部详细记录每一笔投入数据——小到人工工时、材料消耗单价,大到机械台班时长、专业分包支付金额,每一项都需经科室审核合规性与合理性。月度成本分析时,通过对比“计划投入”与“实际投入”,精准锁定成本偏差:某项目曾单月节约材料费70.51万元、专业分包费16.64万元,追溯发现源于前期材料比价管控与施工限额领料;而针对间接费超支28.25%的问题,科室第一时间联合项目部排查薪酬、招待费管控漏洞,推动纠偏措施落地。
更关键的是,经营预算科并非单纯的“核算者”,更是“管理推动者”。每次报量前,科室指导项目部梳理数据、分析偏差,让报量成为“经营复盘”;在公司“风险共担、激励相容”机制下,协助落实风险抵押金制度,将项目经理个人利益与成本管控绑定,同时依据利润兑现超额利润分享,形成“成本节约→利润提升→团队受益”的正向循环,激发全员控本的内生动力。
党的知识及企业管理知识竞赛
安全生产:“主动防控”织密安全防线
“安全是项目的生命线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六建五公司生产安全科科长周建军介绍,公司构建了“分区包抓+科技赋能+制度兜底”的安全管理体系,实现从“被动整改”到“主动防控”的转变。
在责任落实上,2名主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分别包抓陇西、兰州、临夏3个片区重点项目,安全、技术、材料3个职能科室同步跟进,提供“指导+帮扶+督导”一体化服务。仅前三季度,公司就组织安全检查12次,完成阳光招标36次,建立标准化内业管理体系,完善36份招标文件及合同,实现重大隐患整改率、特种作业持证率、安全教育培训率等“六个百分百”。
科技成为安全管控的“利器”:所有项目均注册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,集成劳务、设备、环境监控等6大系统;阳光招标严格落实“三公开两追溯”——过程、打分、结果全公开,合同履约、工资发放可追溯,工资通过农民工专用账户发放;材料管理推行“三色预警”,超耗3%黄牌约谈、5%红牌停工,从源头遏制浪费。
在具体项目中,科技赋能的成效尤为显著:黄河银川河EPC项目通过“风险分级管控清单+隐患排查治理台账+每日巡查”的“三联动”,实现高支模、顶管施工全程受控;陇西开发区EPC项目应用人员定位手环+AI视频分析,自动识别未系安全带等违章行为12次,违规率直降86%;积石山灾后重建项目借助BIM技术优化管线,减少变更3项,钢筋数控加工让损耗率降至3.5%。
黄河一级支流银川河流域(银川河口至癿藏段)综合治理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培训学习
技术质量:“创新优化”激活发展动能
“技术创新不是‘锦上添花’,而是解决施工难题、降低成本的‘关键一招’。”六建五公司技术质量科科长刘玉美表示,公司通过“全员优化+创新激励+特色培训”,让技术质量成为发展的“核心引擎”。
在创新激励上,公司鼓励全员围绕施工难点攻关,近年累计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、国家级QC三类成果2项、省级QC成果8项。“两堂课”培训则成为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:公司总工聚焦国家法规、公司制度开展系统性培训,项目技术负责结合工程特点、施工难点开展针对性教学,让技术人员“懂规范、会施工、能创新”。
全员参与的项目优化更是亮点:每个新开工项目均由公司优化工作小组牵头,组织项目部全员结合岗位经验提优化点,实现每年项目优化率100%、优化效益率超0.20%。天悦国际建设项目便是典型案例——原设计用2:8灰土回填基坑,项目人员发现开挖的砂夹石级配达标、承载力足够,随即与设计方协商变更,大幅降低成本;针对地下车库后浇带多的问题,通过添加CF-S5型混凝土抗硫阻锈防腐密实剂,既优化了外加剂种类,又减少了后浇带,一举实现“降本+提速”。
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(中医药循环园区)基础设施一期项目
一线实践:以“绣花功夫”做管理,用“耐心真心”破难题
管理的成效,最终要在项目一线检验。走进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(中医药循环园区)基础设施一期项目,无人机巡检与广联达移动考勤系统的应用,让“粗放管理”成为过去式。“项目范围广,以前靠人跑巡检,效率低还易漏隐患,现在无人机能快速覆盖全域,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。”项目经理魏学海说,移动考勤系统则实现工人“作业范围内自动打卡”,后台实时掌握出勤情况,人力调配更精准。
在征地、灌溉渠改造等民生关联工作中,团队的“耐心”成为破局关键。“村民有疑问,我们就一遍遍解释;有诉求,就坐下来一起商量补偿方案。”魏学海介绍,为保障村民利益,项目调整施工时间避开农忙,优化灌溉渠设计方便灌溉,最终实现“项目推进与民生保障”双赢。
陇西县粮油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(EPC总承包)
陇西县粮油物资储备库项目(EPC总承包)则展现了“精细管理”的力量。该项目核心子项粮食散装平房仓采用“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+预应力屋架”形式,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。项目经理张磊带领团队实地观摩其他粮库项目,反复优化施工方案——排架柱钢筋绑扎时增加定位支架确保间距精准,预应力屋架安装前验算吊装参数,同时落实“自检-互检-复核”三级质量管控,最终保障特殊结构施工质量达标,为储粮安全筑牢基础。
积石山旅游大通道配套设施建设项目
积石山旅游大通道项目全线54公里、16个施工点,涵盖多专业,技术负责李泽义每天奔波超300公里解难题。面对图纸不完善问题,团队创新方案:外墙卵石浆砌用“隐形框架+卵石叠砌”,木挂板安装增设角钢龙骨,既保质量又提效率。
黄河银川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(造价1.71亿元)则以“每晚两小时学习会”赋能团队,坚持一年有余,为多专业施工筑牢技术基础。
“每晚两小时学习会”在黄河一级支流银川河流域(银川河口至癿藏段)综合治理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坚持一年有余。学习型管理团队的打造让项目经理宋学军,在面对包含流域河道综合治理、污水处理厂、污水管网及流域沿线垃圾清运综合水利项目建设时,带领团队不断学习成长。
从经营预算的“精准算账”,到安全生产的“科技防控”,再到技术质量的“全员创新”,甘肃建投六建五公司以管理为笔,以实干为墨,在项目一线书写着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的发展答卷。正如吴利军所说:“管理没有捷径,唯有脚踏实地、持续优化,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,在发展中赢得主动。”
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王沈杰